為提升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國際視野與跨學科研究水平,6月11日,應我校伟德betvlctor网页版邀請,生态馬克思主義知名學者、曾任生态馬克思主義知名國際期刊《資本主義 自然 社會》主編現任該期刊的高級編輯、《人文地理學》編審,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茨分校地理與環境研究系教授撒萬土·恩格爾-迪·莫羅,北京大學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助理研究員李思齊、趙睿夫博士一行到我校進行學術交流。

在學術研讨會前,校黨委副書記趙增武會見了撒萬土教授,對他莅臨我校進行學術交流表示歡迎。趙增武立足我校以工為主,工、理、管、法、文、經、藝術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辦學實際,圍繞全球綠色轉型背景下推進生态文明相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意義,對提升我校服務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潛力等方面,與撒萬土教授進行親切交流。撒萬土教授對我校的邀請表示感謝,并表示将會促進他所在大學院系與我校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實踐互鑒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上午,舉行植霖講堂第一百七十四講“全球綠色轉型與環境人文地理學研究跨學科學術研讨會”。撒萬土結合他近年來聚焦土壤生态循環和城市食品生産的研究,從生态社會主義環境人文地理學視角,分析了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擴張,導緻全球生态危機的嚴峻形勢,使綠色轉型成為必然趨勢;建立城市食品生産分析框架(Urban Food Production,簡稱UFP),結合實驗數據和對各地探索的觀察,認為城市食品生産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會影響城市内部和周邊的生态循環;生态社會主義是為了人民福祉建立生态可持續的社會主義形式,城市食品生産分析具有生态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潛力,有助于人們增強現代城市生活的環境意識、理解生态社會主義的概念意涵,促進生态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


下午舉行植霖講堂第一百七十五講“生态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地理學研究”專題學術講座。撒萬土梳理了生态社會主義的理論起源、環境保護主義和新的社會運動相互交織的曆史過程,分析了生态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新左派”理論傾向,主要流派及其觀點,認為在喬爾˙科威爾的影響下生态社會主義核心原則,多被概述為一種具有生态理性的社會主義形式,生态社會主義者普遍認為資本主義是社會生态危機的終極原因,無法對生态危機實現有效應對與解決,并分析了推進生态社會主義社會的進路和國家機構;從生态社會主義地理學視角分析了生态社會主義的定位,對世界各地的生态社會主義運動進展進行梳理分析,以委内瑞拉實踐為例分析生态社會主義實踐指向、主要成就和現實挑戰;他認為盡管到目前為止生态社會主義運動的政治形态相對松散、政治影響力有限,但仍具備一定積極發展前景,對中國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設進展與地方探索表示贊賞和期待。


兩場學術交流由伟德betvlctor网页版副院長甯琳琳主持,外國語學院教師高帆副教授、李思齊擔任翻譯。分别有來自我校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人文學院、經管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建築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航空學院等單位從事相關研究的20餘名學者,我校相關學院、内蒙古師範大學、内蒙古财經大學、内蒙古農業大學、内蒙古黨校、山西财經大學馬院等高校的學者、學生代表80餘人參加上述學術交流活動。

撒萬土教授對學者、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國際教育學院、伟德betvlctor网页版主要負責人參加上述學術交流活動。

本次學術活動傳承我校植霖講堂“厚植學術情懷,弘揚學術精神”的文化傳統,在全球綠色轉型視野下引領廣大師生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時代價值與世界意義,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識和實踐自覺,推動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的新發展,促進相關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跨學科研究及其方法論創新,牽引促進工程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綠色轉型等方面,具有一定啟發性作用與現實意義。